互联网公司的“金融变现”可以休矣
近日,字节跳动终于拿下了垂涎已久的支付牌照,加上早前拿下的小贷牌照,以及在一众APP中的“钱包”的布局,字节跳动这家中国互联网的新贵,要和业界的前辈们一样,走向“金融变现”的路子了。自BAT始,涉足金融早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标配的变现模式,这种模式深刻地改变了金融产品的供给模式和消费方式。随着中国互联网和金融业的进入新的阶段,“金融变现”的意义和价值,也应重新审视和评价。
1
为何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钟情于金融?
早期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师从美国,普遍采取“免费服务”的策略来吸引人气,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公司则青出于蓝胜于蓝,从免费改成了送钱。
从百团大战的优惠券,到滴滴和快递的免费打车,再到共享单车的骑车送钱,再到砍价的社交裂变,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变着法儿的烧钱这件事上领先全球。
互联网公司烧钱的方式千千万,但是赚钱的方式始终屈指可数。广告、电商、游戏、内容付费、交易分佣,互联网公司能想到的变现方式不仅有着条件和门槛,更是有巨头盘踞其中。 能够依赖“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的简单逻辑证明自己能活下来的公司,还不存在。
烧了那么多钱,现金流嗷嗷待哺,投资人心急火燎,创始人只能把创业的初心和情怀暂时放一放,向广告主们低头,抓紧通过流量广告变现。毕竟公司活下来,才有人听你讲情怀。
那些利润越高的产业,才愿意出更多的广告费。 金融行业,尤其是放贷款,无疑是最有实力和最有广告投放意愿的广告主之一。几乎所有的流量平台,小到垂直的论坛、贴吧,大到抖音、微信,贷款广告都是满天飞。
面对财大气粗的金融广告主,互联网公司很快就发现,金融业这玩意门槛也不高啊,无非就是把钱借出去再收回来。 与其帮别人放贷收广告费,不如自己放贷收利息,再不济可以联合放贷大家分享利息,也比广告费来钱快。
如此,互联网公司心心念念地都想拥有自己的小贷或消金牌照,在当年推崇互联网创新的背景下,不少互联网公司也得偿所愿,尤其是重庆地区,成为互联网小贷公司的聚集地。
传统互联网大厂的BATJ,也为后来的互联网新贵树立了榜样。阿里的金融版图孵化出2000亿美金的蚂蚁科技,腾讯的金融科技成为收入增长的支柱之一。即使掉队的百度和京东,度小满和京东金融也做的风生水起。在金融领域打下一片天地,似乎成为互联网公司能否成为一方巨头的认证标志。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RFzXQyi4W&zhiwu55.jpg
你敢想象吗?连视频APP爱奇艺都在做小贷
2
从支付宝到贷款广告,时代变了
在支付宝诞生之初,中国面向个人的金融产品是极度匮乏的。银行卡、信用卡尚未普及,网络支付的体验极差。支付宝的横空出世,尤其是快捷支付的推出,不仅支撑起阿里的电商业务,更成为整个中文互联网的支付基础设施。支付宝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居功至伟。
再到二维码支付、余额宝、花呗、借呗的推出,支付宝引领了数字支付、理财、信贷这些金融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对国民的金融意识普及起到了关键作用。 尽管支付宝的这些创新和成绩,离不开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提供底层支持,但要说过去10年对中国普惠金融的贡献,支付宝首屈一指。
伴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大小金融平台的成长和普及,以及各类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地,国内2C的金融产品,尤其是贷款产品,已经满足甚至超过了供给。 国内2C的金融产品,已经由“人找钱”变成了“钱找人”。以信用支付产品为例,就业人口中人均开通的信用支付账户数已达1.74户;大量的贷款广告和贷款营销活动也可佐证。
表面看,推广贷款产品做广告并无不妥,毕竟只是推广,并没有强贷。但问题在于, 贷款广告投向了那些无法清晰了解利率含义和贷款后果的人,追求体验和转化效果的互联网公司,还会有意无意的隐藏这些信息。
支付宝、微信在借钱时还可以根据消费流水等信息对你的信用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行评估。 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借钱 给你 的底气更多来自你交出的或者被挖掘出的个人隐私。
不要高估国人对贷款产品的理解。日利率、年利率、分期手续费、逾期利率,上征信等等含义和后果,大学生也未必能准确掌握。
也不要高估国人“一键借钱”时候保持理性的能力。年轻人因为攀比虚荣,宁愿交出果照也要借钱消费。不管是生意经营还是投机取巧,相信自己“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人大有人在,便捷的操作和含混不清的描述,更不会让他们有冷静的机会。
当然,对于放贷公司的而言,他们并不关注这些,他们关注的是能够欠钱不还的时候能够找到你和你的家人。在注重家庭关系的中国,更容易逼迫借款人一人之债,全家去还。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RFzXQQNMG&zhiwu55.jpg
在短视频APP刷屏的贷款广告,将贷款需求植入到交房租、请客吃饭等日常消费场景,还加入了没钱被嫌弃等激发人攀比虚荣心理的桥段,代入感极强。
从支付宝带来的支付和金融革命,到刷屏的贷款广告,互联网金融给用户的感官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背后,正是国内金融产品供给关系的变迁。 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是要审慎地平衡供需,而不是像喂药一样让所有人都借上钱。
3
互联网公司跨界金融的正确姿势
做着放贷生意的互联网公司会将放贷行为解释为通过刺激消费来服务实体经济。人人借钱,人人有钱消费,这不是正好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内循环”吗?
这种逻辑成立的前提是借钱消费是适度、理性和可持续的,是把钱借给了有独立能力还款的人,而不是无差别的借给愿意交出自己个人隐私的人。除了AT等少数掌握了用户足够信息数据的公司外,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并没有能力合法地评估出用户的资信能力。
那些没有还款能力但借了钱的人,大概率就是自己省吃俭用,靠压缩支出还贷,或者家人朋友帮忙还上,降低家庭的消费能力,再或者就是借新还旧,让债务累起来。坏的结果可能就是逾期还不上,上了征信黑名单,要数年才能正常使用信贷服务。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无法健康地支持实体经济。
通过网络把钱借给个人,也更加难以追踪资金流向。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自己的小贷公司,还是银行和互联网公司的联合贷款,名义上是消费贷款,实际上却无任何监控资金使用的手段和能力,全靠用户自觉。这般操作,哪里还能阻止信贷资金流向股市、房市呢,用户拿钱去“黄赌毒”也没法发现。
金融作为经营资金融通的行业,真的不是把钱借出去并收回来那么简单。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不仅要让血液供应出去,还要让血液供应到合理的地方去,不能有的地方供血太多高血压,有的地方却供血不足缺乏活力。
互联网公司跨界金融业的正确姿势,不是把金融当成变现的手段,把自己变成面向不特定公众的职业放贷机构。
互联网公司跨界金融业,参照的对象应当是供应链金融,是发挥公司平台掌握的数据信息,为公司平台上的生产者提供服务,发挥金融的作用帮助平台的生产者成长。如此,才能真正发挥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
对于电商平台,做金融应该是为电商平台的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外卖平台,可以为外卖商家和外卖骑手提供金融服务。出行平台,可以为平台的司机和租车公司提供金融服务。至于类似于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爱奇艺这类的娱乐内容的平台,本不宜开展金融业务。
结语:中国互联网公司应学会赚慢钱
从BAT老三大巨头到TMD新三小巨头,再到一众的称不上巨头但活下来的互联网公司。中国互联网公司似乎习惯了烧钱寻求垄断、垄断之后流量变现的路子,宣布层出不穷的商业计划时,动辄都是要补贴多少亿干个啥。
越是烧钱多,就越是依赖赚钱快。论赚钱速度,除了写在刑法中的方法,也就数放贷款了。一个个用户规模动辄几亿的公司,不沉下心研究如何服务好用户,发挥正向价值,老盯着放贷款赚快钱,何时能成为真正伟大的公司?
以上文字、图片均为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围观 围观 沙发在哪里!!! 不错,顶一个! 一直在看 楼下的,觉得比特币咋样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