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既不堵车,经济又繁荣,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在这四个字 ...
文|李彦宏2020年2月恐怕是北京几十年来最不堵车的一个月。即使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天安门、王府井这些平时热闹非凡的地方也空空荡荡,各大商场要么停业,要么门可罗雀。我在家里待烦了,有时候会开车出去转悠,甚至偶尔会在故宫角楼旁、北海团城下的街道下来走走。我看着满天繁星,以及偶尔驶过的乘客寥寥无几的公交车,总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起初是一种莫名的兴奋,我从来没见过北京这样安静、通畅,任何时候要到任何地方都很方便。可是渐渐地,我的理性思考开始占据上风,这样下去经济怎么办,中小企业怎么办,公司业绩怎么办。因此,后来当我每天在不堵车的北京街道上通勤时,常常有一种期盼——北京什么时候能够再变得堵起来。以前,也有政府领导跟我说过:“堵车是我们经济繁荣的表现。”
有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呢?能不能既不堵车,经济又很繁荣呢?未来很多年,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是什么?本书其实就想回答这些问题,方案的核心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四个字——人工智能。
如同疫情期间的中国经济,大家也许能感觉到,现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低潮期, 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融资变得困难,很多公司逐步销声匿迹。大家形成了一种认知,就是“人工智能不赚钱”。不赚钱,热情就会消退,这个过程会让人很焦虑、很痛苦。
这种煎熬,20年前我也同样经历过。1999—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指数从最高5000 点跌到1000多点。之后的三四年,互联网行业都处于低谷。但是今天互联网的成就,恐怕连当初最疯狂的脑袋都不会想到。2019年,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绝大多数都是互联网公司,如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它们的市值均接近万亿美元。
对我而言,无论是当初对互联网的信仰,还是今天对人工智能的信仰,都没有丝毫改变,是非常坚定的。我相信,人工智能是堪比工业革命的伟大浪潮,它将彻底改变我们的衣食住行,改变商业、制造,改变经济的运行效率、社会平等以及和谐程度。我们目前看到的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智能助手等,只是人工智能变革的冰山一角。
三年前,当我撰写《智能革命》一书时,人工智能还是“将来时”,我们还在憧憬和准备“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是“现在进行时”,虽然人工智能还没有赚钱,或者说还没有大规模赚钱,但是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已经在交通、金融、能源、制造等行业应用开来。我们非常确定,一个智能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这么大规模、这么长时间、这么高速度的持续成长,在人类历史上都非常罕见,这非常了不起。其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功不可没。仅仅在过去10年,我们修了3.5万公里的高铁,排名世界第一,占全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我们建设了14.96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此外,地铁的总里程预计会达到6000公里。
这些被称为“铁公基”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了一个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网络,成为连通、激活经济的大动脉。它们又与能源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等,共同构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和骨架,这是我国过去10 年 GDP 保持高速增长的基础。
那么下一个10年或20年,中国靠什么驱动?答案肯定是靠技术创新,靠新基建。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看看以下这些数据: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投资额分别达到12.5 万亿元,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发展空间有限,我们不可能无限地在物理空间建设高速公路、机场、高铁等。但是从“十二五”的信息基础设施投资来看,只有2万亿元。未来的新基建,一定是基于软件、基于数字孪生、基于虚拟空间的。新基建的重点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这样的智能化基础设施,空间巨大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眼下,全球形势错综复杂,经济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面临一个新机会,就是把人工智能打造成新的基础设施,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跟 150 年前美国工业化时面临的机会非常类似。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的新基建,可以被看作人类进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之前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它将带来经济、社会的全面智能化。我相信,新基建将为智能经济提供最有力的支撑,新基建将加速智能经济的到来。
关于智能经济,在2019年的一次论坛上,我表达了一个观点:如果说过去 10 年, 中国经济有一个非常亮眼的标签,我觉得这个标签应该是“互联网经济”,我们的电商、移动支付、移动社交、数字生活服务都是全球领先的;未来10 年,如果我们预先给它贴一个标签,我觉得应该是“智能经济”。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能经济将在以下三个层面带来重大变革和影响。
其一,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过去 20 年,是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的 20年;未来 20 年,将是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的 20 年。在智能经济时代,智能终端会远远超越手机的范围,包括智能音箱、各种可穿戴设备、无处不在的智能传感器等,应用与服务的形态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人们将会以更自然的方式和机器、工具进行交流。
其二,智能经济也会给基础设施层带来巨大的改变。传统的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将不再处于舞台的中央,新型的人工智能芯片、便捷高效的云服务、各种应用开发平台、开放的深度学习框架、通用的人工智能算法等,将成为这个时代新的基础设施。未来最重要的操作系统将不是基于个人计算机,也不是基于手机,而是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深度学习框架对上承接各类智能应用,对下主宰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
其三,智能经济会催生很多新的业态。交通、医疗、城市安全、教育等各行各业正在快速实现智能化,新的消费需求、新的商业模式将层出不穷。人工智能正在渗透不同的产业,切切实实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比如,在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累计接近 2000万的今天,作为抵御病毒的终极武器,疫苗的快速研发十分迫切,全球科学家正在加速攻坚。百度研究院就推出了全球首个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基因序列设计算法LinearDesign,能在16分钟内大大提升疫苗设计的稳定性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有效解决了 mRNA 疫苗研发中最重要的稳定性问题,加快疫苗研发速度。不只疫苗研发,人工智能在疾病筛查、辅助诊断治疗、新药测试等方面,都将带来非常积极重大的影响,更好地呵护我们的生命健康。
最后,我想谈一谈智能经济中的两个关键角色——政府和企业。
政府是智能经济的顶层设计者,它的关键作用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包括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引导资金投入方向,鼓励发展相关产业等。比如,国家新基建政策一出台,各地政府的投资清单就纷纷出炉,已经形成几十万亿元的投资规模。这些投资将形成更大的带动效应,推动中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又比如,在智能家庭领域,政府推动标准建设,这会让更多智能产品尽快进入千家万户。
未来的企业只有两类:要么是人工智能企业,要么是人工智能化的企业。如何才能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化的企业?企业必须从思维、能力和文化上完成人工智能化。这意味着企业家必须将眼光从手机屏幕上挪开,转向万物互联的世界;必须从过去主要关注C(用户)端,转向兼顾 B(企业)端和 C 端;必须重新思考生产力的优化和生产关系的构建;必须重新思考技术和商业伦理。这就是我之前讲过的,人工智能化的企业,需要具有“人工智能思维”,遵守“人工智能伦理”。
百度希望在智能经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我们在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百度是一家人工智能平台型公司。我们希望让即便再小的企业也能像使用水、电、气一样获得数据、算法、算力服务。未来,每一家公司都需要很多人工智能技术,但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够雇那么多人开发这些技术。百度有一万多名工程师,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别人就不用再做了,不用重复“造轮子”,这是一个很高效的做法。百度大脑、飞桨深度学习框架的开源开放,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
最近,我们还宣布了两个“500 万”的目标:一是,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务器的规模将达到500万台;二是,未来5年,我们将为社会培养 500 万名人工智能人才。不只是百度,像阿里、腾讯、华为这样的平台型公司,都将在经济和社会的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推动本书创作的主要动力,也在于此。我希望能结合对过往技术变革的研究,结合我的思考、百度的实践,提供一些有关智能化转型的思考和建议,从而为经济和社会的智能化出一份力。
智能经济时代的下一个10年、20年,或者说30年、50 年之后,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应该呈现怎样一幅图景?单凭我的想象力,还不能够完全准确地为大家描绘出来,但我想,那会是一个简单、和谐、美丽的新世界。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RWRU2Kj88&zhiwu55.jpg
编辑:邹松霖
本文为李彦宏新书《智能经济》序言。标题为编者所拟 本宫准楼下的继续跟帖。。。 发发呆,回回帖,工作结束~ 鼎力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