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能不能赢拼多多,要看上海让不让
文 | Karakush拼多多被特斯拉摆了一道。
前不久,拼多多联合宜买车搞了一个特斯拉Model 3万人团,团购价比官网标价便宜4万。这活拼多多老干了,差价由拼多多承包,消费者挣实惠,拼多多挣吆喝,大家都很爽,除了特斯拉——立即拒绝三连,我没有,我不认,你们别瞎买:
你品一品,是台连塑料友谊都不留的声明机器,和前任拉黑取关是一个语气。特斯拉大中华区总裁朱晓彤还进行了转评,“大家别上当。”可以说是羞辱十级了。
类似的痛斥以前其实很多的。大家也不当回事,毕竟再不情愿也还是都卖了。
直到上周五(8月14日),有意思的来了,特斯拉拒绝向一位武汉的拼多多团购车主交付Model 3,还在当晚关闭了这个订单。
双方僵持不下,互指违约。
特斯拉认为,订单是拼多多用消费者个人信息代为下订的,违反了特斯拉订购条款中明确规定的禁止转卖条款;拼多多则认为,订购协议上是消费者和特斯拉签的,自己只是补贴方,这是特斯拉拒绝履行与消费者订立的合同。
大家唯一的共识是,都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这种在各自的平行宇宙里自说自话还竟然自洽的走位,甚至有了些当当夫妇互相扯皮的意味,叫无聊又油腻的车圈难得又骚了起来。
消费者的态度倾向于和拼多多站在一起:合同是和你特斯拉签的,钱一分没少都打到你的花旗银行账户里,你管我钱哪儿凑的呢。人民币是无辜的。
特斯拉显然不这么认为,有些不问利益、但求清白的高洁。关于为什么腰杆这么硬,有很多讨论,主要集中在两种说法:
一是为了维护祖传的直销模式,稳固自己的价格体系。尽管他们的价格体系经常以各种理由主动转移,但就好比你往自家墙上糊臭鸡蛋,是装修风格;别人往你家墙上糊臭鸡蛋,就是破坏你财产还侮辱你人格,不能原谅。
二是更重要的,为了捍卫自己的高级调性,这是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拼多多目前显然还是一个逼格黑洞,虽然它在企业层面很成功,也在试图进行高端化转型,但是丝毫不能安抚大家觉得染指一个“拼”字,品牌就会坍缩的恐惧。
——两种都很对,两种都只是解释了动机。
这件事可以发展至斯,比起特斯拉为什么“要”这么刚,更关键的问题是,特斯拉为什么“能”这么刚。
理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给这桩事体大致定个性——本质上,这不是简单的“我就蹭蹭”和“那也不行”的矛盾,而是上海第一外企和上海第一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利益角力,是两个杰出地方商业样本之间的左右手互搏。
举个先前凯迪拉克的例子作对比,就可以看清楚这层关系。
三个月之前,拼多多在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联合经销商百联集团推出了“五五折购车优惠”,涉及上汽系旗下一溜品牌和车型,其中就包括了凯迪拉克XT5,市场指导价34.97万元的28T豪华型,拼多多售价约19.23万元。
每台车补贴近15.74万元,当然仍旧是由拼多多自费下场。但是看上去却像凯迪拉克在拼多多上推出的官方行为。
比如名头撞上时机,“五五购物节”是由上海市政府牵头举办的提振消费的活动,凯迪拉克作为土产品牌自然也铁肩担道义,给出长租计划、金融政策和售后服务等等方案——没有现金直给,价格好好地端着。
此五五非彼五五,放在一起却容易让人误会;更让人误会的是,拼多多的海报上还标着“市场指导价-官方补贴=拼多多补贴价”这样的公式,如果你对营销话术有敏感度,就不难从这种用词的多义性和引导性上看出一些心机。
凯迪拉克当然是火大的,一度闹得不可开交——直到后来,凯迪拉克官网挂出声明,表示车是真的,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凯迪拉克将为所有参与活动的购车车主,提供一以贯之的豪华服务。
澄清之外,凯迪拉克还对拼多多做了一番肯定,称其为上海本土知名电商企业,积极参与“五五购物节”,为促进本地消费做贡献。要感谢拼多多在钜惠活动中选择了自己的明星产品。
外界有人将此解读为,由于在拼多多上秒出了销量、秒出了真香,而口嫌体正直——这是瞎扯蛋的。量一共只有五台,完全抵不上诸如“二十万不到的五折凯”此类的名誉损害。
凯迪拉克对品牌调性的追求,绝对不会亚于特斯拉。从去年清库完成之后,他们就在致力于提升品牌的溢价水平,比如通过全国统一发票的形式对终端进行管控回收价格。即便不是直销模式,品牌一般对渠道也有底价规定和管理手段,来维持自己的价格体系。
这也是为什么,动机不是推动事件发酵的主要原因。特斯拉要捍卫的东西,凯迪拉克也想捍卫的。而如果一件事你想做也应该做却没有做,八成只能是因为不被允许去做。有知情人士告诉我们,凯迪拉克的态度转变是受到了来自政府方面的压力,毕竟也要考虑到五五购物节是有背景的项目。
回头看去,两者情形相似,同样是面对“上海本土知名电商企业”,初心表态如出一辙;分岔在于,大半个月过去,特斯拉不仅没有发布绥靖声明,反而升级了硬刚的规格,从嘴炮变成了直接丑拒。麻烦自觉形成逻辑闭环,理解一下什么叫被偏爱的才有恃无恐。
特斯拉是被格外关照的——这一点我们已经在《为什么上海那么喜欢特斯拉》中扯得比较明白了,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一体的另一面,面对上海本土知名外资品牌,甚至是上海第一独资外资品牌,拼多多展示出的强势,也是同此情由。
拼多多不是普通的电商。它是上海新经济的最大门面,是上海互联网的最强龙头。
这不是随口编的。目前拼多多的市值为101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73亿元),在互联网公司中仅次于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和京东;自然拼多多就是上海第一的上市互联网公司,第二的携程市值为16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76亿元),相差一个数量级。
事实上,抛开细分,在上海、深圳、香港、纽约等全球15个交易所上市的共计7425家中国上市公司中,拼多多排在第16位,是上海上市公司第一,领先排上海第二的交通银行(总榜第30位)和第三的浦发银行(总榜第34位)。
上海前十
当然,市值是一个偏向互联网公司的维度。如果就此硬说上海互联网已经玩爆金融,也太膨胀了,但是足以称道上海互联网正在迅速起飞站上C位。这对上海来说太重要了,因为过去十年,上海一直被诟病为互联网荒漠。
不是说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没有,而是干不大。在最初盛大、易趣第一代叱咤风云的互联网公司之后,上海最拿得出手的就只有携程,它创办了21年,能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但是发展空间很有限。按照上海的经济地位,大家期待的是BAT级别的巨头,然而别说BAT了,TMD也没有。
“上海为什么不出马云?”2008年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在市政协会议上提出的这个问题,被反复拿出来咀嚼,一嚼总是一嘴令人心碎的遗憾。故事很出名:阿里巴巴一开始是在上海的,后来负担不起在上海的发展成本,才回到了杭州。
上海不是不够走运错失阿里,而是自身对中小企业不够友好的营商环境,导致无法孵化出一个阿里。诚如很多批评所言,那时上海不相信互联网,其老钱经济体系固步自封被时代抛在了后面。老吓人了。
一些找补说互联网只是声量大,其实占国民经济的体量并不大,不是唯一的经济模式,上海有自己的经济主体,比如金融。所以不是上海出不了马云,而是上海不需要出马云。这就好比说,新能源只是声量大,其实销量才一丢丢。传统车企固然有妥妥盈利的燃油车型,不还得硬着头皮转型么。
趋势不可逆。
以2017年公布的《上海市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2017版)》为标志,上海开始建设互联网等新经济高地。为此,上海采取了系统性措施,包括放宽准入门槛、精准扶持、主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等,来改善营商环境,呵护企业成长。
秦朔在其去年一篇文章里提到,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曾告诉他,像饿了么这样的公司,不可能不出任何食品卫生问题,“小哥”管理也很不容易,所以经常会有投诉,央视也曝光过。如果是以前,政府部门可能就不让搞了,或者让你大大压缩;但现在处理之后会问,“我们能帮你做些什么”。
饿了么现在不能再算上海的互联网公司了,它在2018年被阿里收购,成为BAT赢家通吃的又一个注脚,也是上海互联网失落十年中,大多数本土公司的缩影。在此之前,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土豆网被阿里收购,1号店被京东收购。
而拼多多是留下来的那一个。也是在2018年,拼多多上市,创始人黄峥没有去纳斯达克敲钟,而是在上海主持IPO发布会。根据《燃财经》的记录,上市仪式现场,黄峥自我介绍完后的第一句话是,“拼多多是一家根植中国、根植上海的公司。”这也是当天早些时候,上海市委高层会见黄峥时,对拼多多的官方定性——“一家诞生并成长于上海本地的互联网企业”。
微妙的是,黄峥其实是杭州人,拼多多是在杭州起家,在最近几年才“移民”上海的本地企业。仿佛是那些年命运欠上海的阿里,用拼多多来抵债似的。
上海必须抓住拼多多。不仅因为它的既有体量,还因为它仍在保持100%以上的高速增长,并且其电商模式可以带动很多产业集群,比如和上海发达的物流就能形成有效匹配,朋友,三通一达的总部都在青浦。阿里、京东都是路线模版,拼多多有机会成为下一代巨头。这个愿景才是上海愿意资源倾斜的基础,“我们能帮你做些什么”式的服务因此会贯穿始终,比如面对传统经济时的关系支持(可别擅自理解成什么对目前拼多多所代表的小民经济的善意,不存在的)。
这是非常上海的做法。曾经上海的资源是向那些外资企业倾斜的,本世纪初上海产业政策重心是“总部经济”。事实上,到现在这也是上海经济的重要构成。去年,通用汽车中国还获得浦东总部经济十大经典样本卓越奖。只是在新经济面前,过去的总部经济得让一让。
互联网是一定要搞起来的,即便不说决战未来,上海也是想要较劲的。虽然从外部来看,上海是固化得动弹不得的老资本主义,但往往这种看法总是忽略了其形成过程中充满内部自省和旺盛活力的商业精神。对上海而言,永远没有失败。理论上,我们承认概念的存在;实操上,一个结果只有当它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时,它才算是有结果,否则都不过是暂时待议的挫折。这才是上海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比起那些新兴城市的大快猛上,上海只是更世故一些,要考虑利益最大化,也有抛不开的地方处事风格,但是拥抱新经济的力度和决绝程度是相似的。
在特斯拉对阵拼多多的事情上,真正的焦灼点在于,都是新经济的不同面。特斯拉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新技术代表,作为全国第一家独资进驻的新模式,承载的意义不低于互联网公司。会如何发展,或许取决于上海要怎么权衡。
公允地说,双方各有话柄。一边有白纸黑字的协议,另一边拼多多过度宣传也是挺流氓的,“万人团购”实际又是只有5台车,前后也就是十几万投入,疑似套取消费者信息不说,太炒作了。
一个蜜汁新情况是,就在昨天(8月16日),一位来自上海的拼多多团购车主表示,已经成功提车,并已为车辆办理保险。
就好比当当夫妇摔杯抢公章之后,又要复婚一样。真是骚得我写不动了。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我了个去,顶了 不错,顶一个! 占位编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