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就三年疗 发表于 2020-8-19 10:12:32

10周年切片:小米嬗变时刻

王如晨/文


受益于雷军10周年演讲与小米组织升级,几日来,小米集团(1810.HK)股价与市值腾越,今日再度放量涨逾6.4%。自11日计,市值已增加535多亿港元(“港元”,下同),达4156.2亿。

一周后,也即8月26日,这家公司将发布2020财年中报。相比过去两季,我们更关注未来展望,后者不可能漠视雷军演讲主题。接下来一个周期,小米集团必定会有种种具体措施落地,以支撑雷军发出的指引。
由此,观察小米后续,仍须回到10周年演讲。11日,雷军强调了仪式价值。这必是小米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节点。
许多人重复他讲的小米创业故事,喜提与董明珠的打赌。就连多时不谈此事的董明珠也被突然激活,于央视高调确认格力赢了。然后迅速转换视角,避谈营收,要跟小米比拼垂直维度与制造业,最后又说真正的挑战在于自己,人们的心胸顿时开阔了。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雷军只是谦虚。这是巧妙的修辞。反思的同时,他展示了小米的力量。他不但提及6年后小米营收终胜格力,上半场结尾视频里,一段表达更是牛气。
他说,小米的深远影响,可能要再过10年、20年看才好,因为今天还在路上,用某个切片看,总觉得这公司比它好,那公司比它强,而小米不过是个10岁少年,要看到它身上的闪光点。10年后,“小米将抵达梦想未曾达到的高度”。


演讲结束前一句,雷军停顿了约3秒,随后振臂高呼:“在未来的征程里,相信自己,一往无前!”过去几年,他有过哽咽与各种夸耀,却很少这画风。他传递了小米面向未来的自信。

所以,一片言论后,夸克认为,仍值得对10周年节点的小米,来一个切片。看看这家身上到底藏着怎样的压力与机遇,面向新10年,雷军为何又如此自信。
有必要简单总结一下这一刻的小米基本风貌:
1、主业稳定,行业地位凸显。
全球手机品牌四阿哥,全球消费类AIOT一哥。供应链提升,多品牌运作成熟,人群与全球覆盖完整,价格弹性走强,毛利稳定。
2、变现策略稳定多元。
互联网服务收入再上规模;活跃用户与数据智能隐含新变现空间。
3、技术投资逐年扩大。
2020年将超过100亿元。创新持续突破。
4、运营效率不减,商业模式变革前夜。
“新铁人三项”稳定,随着新制造协同,价值链走向大闭环与内循环。
5、规模效应与全球品牌影响力提升。
连续两年入选《财富》500强。于全球品牌榜单,亦开始渗透大众心智。
6、生态链价值凸显,战投多元,新生态孕育中。
已孵化100多家公司,战投侧重上游。行业智能、金融等维度已具备独立开放气质。
7、领导力与组织力持续提升。
弓马殷实,良将如云,组织架构持续升级中。
整体而言,这是一个相当稳定甚至充满高度“确定性”的小米集团。
上述总结也是小米一系列出色的组合能力。它们根植于小米文化、价值观、商业立场。“确定性”则离不开小米浓厚的工程师文化与工程化思维,决定着小米的增长策略与组织结构。
但小米也应明白,一个组织若过度稳定,过去强调“确定性”,也会产生“水至清无鱼”负效,从而弱化外界对小米未来的认知深度与想象空间。
过去几年,尤其IPO后,小米股价与市值之所以一度相当被动,除了刚性的财务数据外,我们认为,正与它的文化、话语策略以及创立以来呈现的这种“确定性”深有关联。
小米需要持续更新话语体系,尤其提升阐释自身价值的能力。这不是自吹或尬吹,而是趋势之下商业理念的革新。它服务于小米整体战略与商业模式变革需求,而不是相反。
小米的确到了更新时刻。你应看到,它正面临诸多压力:
1、价值持续被抑制、低估。
年初以来,股价与市值虽有明显的涨幅,但与许多属性相近的互联网公司比,并不那么亮眼。
截至目前,小米逾4000亿港元市值更多还是反映了它的硬件形态价值。小米互联网属性、价值链以及许多2B形态的服务,并没有得以充分反映。
2、小米开放平台、商业模式面临升级,增长驱动面临转换。
2017年,小米成功化解“七年之痒”,再造了商业模式,随后确立“手机+AIOT双驱动战略”,并在数据智能等领域多有布局,生态蔚为大观。但两年过去,随着整个2B思维尤其数字新基建、制造与服务业融合趋势日益明朗,加上全球供应链与上游变迁,当然更有疫情之刺激,小米如何升级现有“新铁人三项”价值链,将变得极为关键。
同时,小米生态链BP过去多为终端公司(互联网服务也有内容伙伴),未来如何将整个纵向价值链开放,诞生新型生态伙伴与利益共同体,丰富生态体系,创新增长方式,同样备受瞩目。
在夸克看来,“新铁人三项”(硬件+互联网+新零售)、“手机+AIOT”双驱动之类的描述已有些老化,无法反映小米新的要素与新的增长动力。比如其去年这其实是三种高度耦合、自循环的能力,但是新的周期,它不但面临解耦与重构,更是急需上游制造业层面的要素补充。
3、全球化时代的不确定性。
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除了地缘政治,还有疫情等因素,都对供应链与国际市场布局带来诸多压力。比如近来,小米在其优势国际市场印度就面临一些挑战,除了应用层面,还包括部分零部件环节。
当然,小米也不是吃素的。上季,手机在欧洲已超华为,名列第三。其中西班牙甚至登顶。
4、本土竞争持续惨烈。
被美国钳制、封锁的HW,原本就有整体优势,而它再度持续享受民粹红利。OV们同样在冲刺。
5、复杂性挑战之下,组织架构持续面临改造。
小米已相当复杂,不止人力规模日益庞大,全球市场覆盖日益广阔,更有产品、业务、人才多样性带来的挑战。IPO后,小米虽经历多轮升级,目前看,许多业务已很难再用过去产品与功能主义的BU来容纳,后者已无法充分反映前端消费场景诉求与B端客户诉求,人为割裂了小米内循环生态体系。
这背后必须更加依赖底层数据维度的共享与业务流程的创新及深度协同。这涉及小米的领导力与组织管理。
小米后续组织架构升级成效决定着它诞生以来运营效率优势能否延续。一个缺乏效率的小米,它的“新铁人三项”将很难玩得转。
小米确实需要回答上述问题。在保持自身“确定性”的基础上,对外展示增长想象力。
面对此刻的小米,外界尤其资本市场会更关注那些藏在小米完整要素与整体结构中的创新空间。那些重大趋势之下看似微小、琐屑、模糊、边缘、未被刻意强化的因素,那些静悄悄的演进,或将更受瞩目。
小米当然给出了答案。它就集中在雷军演讲的后半场以及16日公布的创新政策里。雷军回答了以下关键问题:
一、何为小米?
二、未来10年的战略定力、竞争力及策略选择。
三、商业模式重构与小米未来效率红利。
四、领导力与组织力建设。
关于何为小米,这不容易总结。
但它就在雷军这段话里:“我相信,下一个十年,创新之火将会照亮每个疯狂想法,小米将成为工程师向往圣地;下一个十年,智能生活将彻底影响每个人,小米将成为未来生活方式的引领者;下一个十年,智能制造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品牌的崛起,小米将成为中国制造业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下一个十年,小米将成为一条蜿蜒奔涌的长河,流过全球每个人的美好生活,奔向所有人向往的星辰大海。在未来的征程里,相信自己,一往无前!”


“工程师向往圣地+未来生活方式引领者+智能制造助力中国品牌+一条流过全球每个人美好生活的长河”。进一步归约就是:创新+生活方式+新制造服务业+全球化。

这是一个超越了终端概念、兼容B/C两端、面向全球的开放型数字经济服务平台。显然也是一种典型的S2B2C模式。
实现这目标可不易。它关涉着价值观、商业准则、基础立场。
所以,在“下一个十年宣言”中,雷军借助三个“超大杯”产品强调了“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即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三大铁律”一词,至少于我是首度从雷军乃至小米集团听到的一种新表达。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凡言“三”,基本就在强调一种维度不可或缺、互为犄角的稳定结构。
“技术为本”被置于极重的地位,它渲染出小米正奋力打破过往10年外界的认知误区。雷军强调小米仍在持续研发澎湃芯片,不是偶然,它意味着,未来10年,小米将着眼重大的原始技术创新;性价比则是小米诞生以来未曾忘却的产业民主与庶民文化属性。雷军这次表述有更新。过去一年多,小米与红米两大品牌有追求“极致体验”与追求“极致性价比”差异,表达有模糊处,未能将“体验”与“性价比”统一。雷军这次说,无论大众产品还是高端产品,小米会永远坚持性价比,让所有用户闭着眼睛买。


“做最酷的产品”建立在技术与性价比基础上。它可不是外在形式。你要注意到,雷军说,这是小米永恒的追求与愿景,是对这个世界的爱,是本分。“酷”也是小米文化诉求,你要注意到小米中高层选择纪念照片时,雷军与王川等人为何重拾“与用户交朋友”、强调性价比与个性服务的理念。这是初心与价值观的召唤。

但这更多是愿景与目标,小米必须有实现的路径与策略。
雷军坦陈,小米面临复杂挑战,今日成绩无法守住,粗放成长、蒙眼狂奔也走不通,小米将通过三大策略达成目标,也即重新创业、互联网+制造、行稳致远。
这是很有意思的表达,里面有雷军正在提升的务虚能力。
凡言“重新创业”、“二次创业”的组织,通常都面临重大改造,尤其是全新的生态构建。于内涉及人才、组织、机制、文化,于外涉及新的开放平台。
这说明,雷军对今日小米“新铁人三项”、“手机+AIOT双驱动”、组织创新力一定心怀变革意志。今日小米形态远非理想状态,雷军有危机感。
“我们还是需要拿出重新创业的热情,豁出去干!”演讲时,他说。
同时他提到16日有新的创业政策出来。随后我们看到,除了合伙人机制创新,小米主业发展策略的描述,已从“手机+AIOT”双驱动变成“手机x AIOT”。主业版图之间的关系,从并列式的物理组合变成“智能协同”与“化学反应”。
这是小米重大的理念变化。“手机x AIOT”不止产品与业务层面,它会波及底层数据、行业智能以及组织架构。这是智能协同与化学反应的基础。它提醒我们,未来一段,要密切关注小米组织架构的升级,尤其是小米中台与前台的架构创新。
此外,“手机x AIOT”下的的小米行业赋能,必将成为看点。从加法到乘法的演进,小米物联网服务会从2C延伸到2B。
2013年定义AIOT之后,小米很快成为全球消费类物联网一哥,背后有用户洞察、场景构建、网络效应、智能协同以及打破行业壁垒的能力。
不过,就增长模式而言,“手机+AIOT”的描述,无法让外界尤其投资人看清小米这一领域爆发的逻辑,以为还是普通卖货思维,看不到背后洞察、数据、场景为基础的互联网思维。
加上之前雷军主导设计了“小米硬件综合毛利率不能超过5%”的红线,如此,“手机+AIOT”描述就更容易加重外界对小米获利能力的焦虑,视其为“硬件公司”甚至“手机公司”。小米的市值管理承压较重。
“手机X AIOT”这一出色的描述,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它有利于资本市场重新审视小米的竞争力。
这一框架下,即便小米终端出货未来面临全球人口红利挑战,“乘法”将会让人看到小米对于存量世界的精耕能力,从而会让人关注小米的用户规模、数据维度以及终端之间的智能协同,后者一定会在行业智能领域体现更为明显。
接着看。三大策略里,为什么雷军会强调“互联网+制造”?它是否显得突兀?是否仅仅因为小米此前北京亦庄5G工厂启用?
没这么狭隘。它涉及小米商业模式的改造。
回到小米价值链看,就很容易理解。
你知道,早期小米是“铁人三项”,即硬件、软件、互联网。尽管强调了软件与互联网的要素价值,这种服务能力高度耦合,仍建立在有限的硬件终端形态基础上,效率优先,但开放气质有限。
“新铁人三项”为硬件、互联网、新零售。这一描述中的小米,于整个产业链上,不但有一种内循环特质,更有偌大开放气象。它在供应链、渠道两大维度上为生态链伙伴提供了更强的支撑。
倘若材料、零部件以及上游制造稳定,高度匹配小米生态需求,在小米素有口碑的运营效率优势下,“新铁人三项”会相当自洽,可持续循环下去。
但最近几年趋势变化恰恰释放了压力:
一重在于用户需求日益个性化,随时随地下单,要求平台必须与后端制造业建立深度协同。本质上就是C2M模式,类似马云说的“新制造服务业”。
二是大国博弈与供应链风险冲击。
若只靠制造业一端自主升级,进程会很复杂。它们中大部分无法触及最终用户。小米这类平台参与成为必需。就像阿里借盒马快速试验新零售一样,小米涉足5G厂,建立全球黑灯工厂标准,有利于加快互联网平台与制造业协同。
从迫切程度看,平台企业不会比制造企业更弱。雷军说的“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策略,着眼的就是通过数字化力量探索出稳定、智能、敏捷的协同服务,沉淀出一套技术与解决方案,未来对外赋能。
这里有小米涉足制造的边界。它并非有意跟富士康们竞争,而是基于用户洞察、未来场景与制造业建立命运共同体。雷军也说,会在与代工厂真诚合作基础上,深度参与制造业。
目前,小米已自研许多高端装备,并已设计完成全自动化高端手机生产线。此外,小米产业基金也已投资70多家IC和智能制造公司。雷军说,小米未来要做"制造的制造"。这显然更重上游与底层开放平台,而并非跟代工企业简单抢食。
当然,对于小米自身业务也非常有利,比如可为核心技术提供场景,并推动核心产品更快上市。
一旦打通制造与互联网平台,小米“新铁人三项”价值链中的许多风险面,就会得以消除。而它创造的价值链,将不再是“新铁人三项”,除了上游的设计、材料、部件、装备,还将有利于全新品牌的诞生。放在大国制造业升级趋势下,小米会扮演非常核心的驱动力量。
比如,未来若形成“澎湃+MIUI或小米其他分布式AI系统+第三方开放的IC等部件+开放的应用”,协同创业者、制造端、平台端,会发生什么?那一定是全新的生态体系,远不止过去的终端企业类型了。是啊,当设计、材料/部件、制造、平台、品牌及服务高度协同,小米的价值链,就是一条数字经济时代的“微笑曲线”,远比“新铁人三项”更长,更有效率,更有深度与广度,也更具开放的价值。
要看到,最近雷军直播的用意。
小米的形态天然适合直播。未来,可以预判,小米新零售会融汇更多新的媒体与社交形态。这一举动,不仅可以强化雷军说的“与用户交朋友”的初心,强化、扩大小米前端渠道力,可以带动“双创”群体,更是可以改造小米互联网服务,丰富它的变现机制。


插一段。有人可能会说,这类驱动力,阿里、亚马逊、京东、拼多多们更擅长。逻辑当然如此。小米品类、SKU以及整体规模不及几家巨头,但在新品从创意到商品诞生并持续推动新品牌生成的效率与成功率看,小米毫不逊色。尤其手机与AIOT场景终端,应该会有明显优势。两年来,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平台都在快速竞逐新品首发与新品牌数字化服务,并且总结出一套套所谓“商业操作系统”。这一层面,小米同样拥有出色的竞争力。

我们判断,未来,小米很有可能将这部分能力开放出来,形成一套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更加开放的策略赋能行业。这是我非常想看到的小米竞争力之一面。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夸克认为,未来10年的小米,商业模式将得以全新重构,并持续释放全新的效率红利。同时,小米的增长逻辑尤其增长驱动力也会随之发生转换,一个具有强大技术与2B能力的小米形象将日益清晰。它的生态维度将不会局限于手机与AIOT概念。小米会是更具普惠性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服务形态。
当然,这里的描述有较多理想特征。小米的演进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一帆风顺。它注定会经历波动与反复。
如此,它就更需要一个企业的使命驱动、组织架构与战略定力的匹配。
这也正是夸克认为雷军以创始人身份回答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他展示了出色的领导力与务虚能力。
我们看到了两大关键的动向:
一是三条发展策略中最后一条,“行稳致远”。
雷军强调,小米所有事情都用10年长度来看,和时间做朋友。同时,战略上稳打稳扎,不冒进。这里面有战略定力与韧性。
二是小米组织架构的升级。
16日,雷军全员信称,小米将实行合伙人制度。当日,王翔、周受资、张峰、卢伟冰宣誓就任新合伙人。雷军强调,新10年,小米将重新创业,更需要强大的团队和杰出人才涌现。


夸克注意到,雷军将现有10名合伙人称为“联合创始人”,这显然更新了一个组织“创始人”的范畴,强化了重新创业、重新出发的新使命。

合伙人机制的创新与升级,也完全吻合着小米价值链与商业模式重构,尤其适配“手机X AIOT”最新描述。
刚才我们说过,从加法到乘法,意味着小米底层数据、技术都会走向共享,整个生态与组织架构会走向智能协同,从而发生更多化学反应,驱动创新涌现。而这必须建立在一支既拥有独立性、效率意识又拥有全局观、系统观的小米集体决策基础上。
这是雷军领导力、务虚能力以及小米集团组织力提升的关键,它也是一个公司走向成熟的标志。
当然,这也就涉及10周年时雷军回答的一个有趣话题,即他什么时候退休。他给出了三个条件:
首先,小米全球品牌认知度必须到一个新高度,全球用户能自然拼出xiaomi;
其次,公司不再有人说他是“劳模”;
最后,更多创业公司诞生,并且受小米影响。
这可不是简单的条件。它们对应着小米国际化的深度、公司的领导力与组织力、全新的生态。
但是,我们显然也能从10周年演讲中感受到雷军与小米对三个层面的回应。而且,既然雷军个人公开谈论退休问题,并直接设出条件,这足以说明,这个视小米为最终亲身参与创立、管理的创业家、企业家、投资人,对于眼前的公司,有他足够的自信,并一定有了更为成熟的预判与规划。
几日来,小米港股股价与市值腾越,今日再度放量涨逾6.4%。自11日计,市值已增加535多亿港元,达4156.2亿港元。


雷军不可能满意于这个数字。不过,小米IPO以来,资本市场如此正面密集响应,除财报周期外,应属首次。我想,10周年的切片、雷军的演讲、小米战略与系统层面的变革意志,以及即将落地的种种变化,应该触动了过去一批犹疑的投资人。面对一个内外压力交错的变局时刻,一个机遇丛生的时代,2020年及之后的小米,必将经历一场嬗变,以更自信的姿态廓清外界的认知,呈现自身的价值。

慧眼识英雄1 发表于 2020-8-19 11:03:33

前排顶,很好!

Aim_yuan 发表于 2020-8-19 11:24:36

不错,顶一个!

普通人物怨 发表于 2020-8-19 11:33:05

顶顶更健康

462710480 发表于 2020-8-19 12:07:36

叮铃叮铃,楼主开门,我是送快递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周年切片:小米嬗变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