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书写互联网健康产业新故事
文 | 周天财经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商业棋局里,有时是时势造英雄,有时则是英雄造时势。
在宣布拿下年内全球最高互联保险融资纪录的大会上,水滴创始人沈鹏提到了大洋彼岸一家老牌健康管理公司的名字。
这家公司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于1974年成立,名叫联合健康集团。该集团成立迄今为止,始终着力于提高所服务的民众和社区的总体健康与福利,增强卫生系统的效能。
这家公司,正是沈鹏心目中未来版的水滴。
这样的梦想,如果放在3年前,相信的人也许没有几个,不过这和沈鹏与水滴没有关系。
2017年以前,国内互金领域中,互联网保险还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存在,这主要与当时保险在居民消费中,仍是弱需求有关。
之后,事情渐渐起了变化。随着互联网流量巨头和老牌资本们的陆续杀入,让沉寂了许久的行业终于走到了爆发的前夜。
短短三年时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数据显示,到2035年,中国健康产业将达到百万亿规模。资本对于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的信心与想象空间,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趁着这股风,沈鹏和他创立的水滴公司,也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着属于中国互联保险的所有可能性,书写着大健康生态的新故事。
01 2.3亿美元!今年全球最高保险科技融资记录
8月20日,在水滴保险商城2020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沈鹏对外宣布,公司已经完成了2.3亿美元的D轮系列融资,由瑞士再保险集团和腾讯公司联合领投,IDG资本、点亮全球基金等老股东跟投。
此次融资,不仅创下了今年以来全球保险科技融资的最高纪录,并同时将水滴的资本估值拉高至40亿至60亿美元。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瑞士再保险集团。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人寿与健康保险再保险公司,此前曾在中国先后投资过新华保险,平安好医生,太平洋保险等公司。水滴是瑞士再保险集团在中国投的第一家互联网保险科技公司。
C轮融资时,水滴高层表示,将与水滴的合作伙伴,共同全力助推保险供给侧改革,通过互联网+保险的模式,探索出中国大健康生态更普惠的模式。因此,业内普遍将D轮投资视作是对水滴在中国大健康生态布局的阶段性认可。
对涉足互联网保险3年的水滴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
水滴成立于2016年4月,水滴保险商城则于2017年5月才正式上线。四年多时间里,这间创业公司同时经历了规模与业务两重快速扩张,并成功找准了定位,站稳了脚跟。
目前水滴将旗下业务板块主要划分为商业板块与社会责任板块。商业板块主要以水滴保险商城与水滴互助为主要代表,这部分业务也是沈鹏心目中水滴作为一家商业公司的明日希望。
相较于名声较响的大病筹款业务水滴筹,水滴保险商城在支撑水滴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方面,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
2019年全年,水滴保险商城新单年化保费突破6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接近600%;累计保障用户数超4000万,较2019年初增长超3倍。
2020年1月,其新单年化保费收入突破10亿元,是去年同期近7倍。2020年1月期间,其每天购买保险的用户数量是去年第四季度平均数的1.5倍。2020年2月以来,其保费收入有望达到去年同期的10倍左右。今年7月,水滴保险商城单月保费再次创出15亿元的新纪录。
沈鹏表示,水滴保险上半年每个月的年化签单保费均达到10亿元左右,且长险业务占到了水滴保险商城整体业务的20%,为互联网保险长险业务的发展前景增加了不少信心。更值得市场欣喜的是,水滴已于2020年4月开始连续实现月度盈利。
截至目前,水滴已成功升级为一个实现了连续月度盈利,并手持全国保险经纪牌照,且“大病筹款+网络互助+商业保险“的业务模式明确的成熟型创业公司。
沈鹏表示,水滴将以美国联合健康集团为标杆,希望成为中国最领先的健康保障平台。
02 价值“万亿”市场的水滴保险“朋友圈”
水滴保险商城的模式非常清晰,其定位更像是互联网保险的天猫。
依靠水滴生态的海量用户资源,与保险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定制产品并联合提供保全、理赔、公估等保险相关服务。目前水滴保险商城已拥有中国太平、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众安保险等60多家合作保险公司。
这份“朋友圈”名单包含了许多互联网保险公司所艳羡的重量级合作伙伴,也被许多媒体视作是水滴撬动“万亿”市场的重要支点。
对这一点,沈鹏想的更细更长远。曾经也有媒体问为什么不直接接受传统保险公司的资金与用户支持,对于创业型公司而言岂不是更加省力?
沈鹏给出的回答是,“我们永远都会保持冷静与清醒,也感谢合作伙伴的信任,但水滴在健康保障产业里会走得更远,这就必须要保持平台独立性,因此水滴不会接受传统保险公司的投资。”
水滴筹CEO沈鹏
在互联网健康大生态中,这样的做法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与资本的认可。即便没有微信和支付宝这样的超级APP,水滴依然拥有这样良好的开局,显然做对的不只是这一件事,还有很多。
水滴的健康保障用户场景搭建的足够完美。数据显示,90%的用户通过水滴保险商城完成了个人首次在线投保,且复购意愿高达73%。而这和水滴进军保险前打下的基础分不开。
如果说水滴筹等社会责任板块给水滴蓄下了一个庞大的用户池的话,那么水滴后续推出的“事后救助”商业板块,更像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完美演绎。
社会公众救助可以解决一时或者个体的难题,但要彻底解决健康保障问题,借助商业模式是目前最好也是当下唯一的解决出路。
因此,水滴筹从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保险教育”的角色,启发了用户保险意识。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场景和需求同时出现时,这就是一个生态。
与其他平台的用户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不一样,用户选择来到水滴这个平台就代表,他对健康保障或者分散风险有着强烈的主动的意识。基于这样的用户基础,其保险消费意识一定会比其他人群更高,于是健康保障理念也会比较容易建立。
对于传统保险而言,需要顾问式销售,也就是所谓的ToA模式,但这样的销售模式有着天然风险,那就是经纪人会随着佣金流动,对平台的依赖性不高,对于用户而言,或许在信息的接收和消化上,会因为顾问本身专业水平等主观因素,受到正反两种影响。
互联网保险的水滴则可以正好消除这样的不确定性。同时基于互联网公司大数据来分析用户的优势,更能推出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且用户在购买过程中更加自主化。
水滴合伙人、水滴保险商城总经理杨光表示,很早之前,水滴就已经在尝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过叠加核心的人工智能算法,较大程度地促进了精准营销,并实现降本增效。”
03 资本难道只是看中了水滴的保险业务前景吗?
当然不只是如此!资本眼中水滴的未来更广阔。
今年伊始,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透露,力争到2025年,我国健康险的规模超过2万亿元。另据瑞再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线上健康险市场将以每年平均43%的增速增长。而健康险所在的大健康产业,2020年市场规模10万亿元,到2035年或有百万亿元市场规模。
沈鹏坚信,保险、大健康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这里面一定有机会产生千亿美元量级的企业。”
沈鹏认为,未来3至5年,水滴会成为一家围绕保险保障与大健康的生态公司。“我们很幸运处在一个巨量规模的市场,无论是保险还是大健康,这都是几十万亿级别的市场,这样才有机会诞生出新的伟大公司;其次是这个市场存在变量,有变化就意味着有创新的机会,保险和大健康的模式、产品和渠道都在产生种种变革;这个市场的发展,需要新的基础设施,尤其是通过互联网赋能和提升,这个是水滴擅长且有优势的地方。”
再来看看水滴的标杆,排名世界500强集团第15位的美国联合健康集团。这家集团成立近50年,发展成为了UnitedHealthCare和Optum两个业务板块。后者承担了前端获客作用,前者则承担了后端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作用。
其中Optum作为保险的延伸,主要由健康管理公司、健康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及药品福利公司组成。目前该集团业务体系服务1.15亿美国民众,覆盖了全美80%的医院及34个州政府机构。
和联合健康相比,水滴现有“互助+筹+保险”的模式因应了上述部分业务分布,但侧重点仍然还聚焦在医疗资金的供给问题上,基于此,水滴已经做了更多探索,正在尝试由健康险切入联合健康领域,让健康管理的业务体系更加丰满。
据悉,水滴一直在积极探索健康险相结合的医疗(在线问诊、重疾绿通、海外就医、意外救援、重疾护理)、健康(体检、基因检测、癌症筛查)等服务产品,以及针对不同人群,包括健康体和带病体人群的药品福利服务。
不久前,水滴内部启动了一项探索“险+药”的新项目,名为“好药付”业务,也可以看作是对后端健康管理业务的探索与丰富。
和美国联合健康集团相比,无论是业务布局还是规模,沈鹏和他的水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这段路也是中国健康保障产业必经的一段路。资本看到了这段路的终局是中国健康保障产业的未来,也是水滴的未来。
结语
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这是是中国人心目中美好生活的初心。
创立了水滴的沈鹏也有他的初心,他希望透过互联网+健康产业找到中国人自己的健康保障更普惠的模式。
这样的初心是行业最需要的。因为对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保险公司与平台都是健康保障产业链上的关键参与者。
沈鹏和他的水滴正在走这样一条国内少有人走的路,但他说:“坚持做正确的事,坚定地走下去,这样才没有遗憾”。 时间过的真快,一不留神我也抢了回沙发! 不错,顶一个! 顶顶更健康 无论是不是沙发都得回复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