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严监管下,互联网高息存款面临“猝死”?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VN9UYs2E&zhiwu55.jpg1
12月18日,支付宝下架所有互联网银行存款产品,只对已购买过产品的客户可见。蚂蚁集团对此的回应是“根据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存款行业的规范要求”,而采取的主动行为。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VN9Uhop5&zhiwu55.jpg
蚂蚁集团上市暂停、因炮轰金融监管而遭质疑、中央首提“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及关于阿里集团和湖畔大学的各类谣言满天飞,不少人很自然认为这是马云爸爸遭遇的流年不利。
其实现实远没有这么多的阴谋论,只是网友爱听、网媒们为了流量就投其所好罢了。背后的原因,就是在加强金融监管。
除了支付宝下架互联网存款,截止昨日,微信财付通、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携程金融等一些大的第三方理财平台也已下架互联网银行存款产品,所以监管绝非针对支付宝一家、而是整个行业。
在更早前的12月14日,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也发布公告——下架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
啥是靠档计息呢?
就是事先不约定存款期限,而是在提款时根据存款的时长来给与相应的利息。它的本质是活期存款,但具有了定期收益的功能。要知道,当存入定期存款时,若提前支取只会按照活期利率计息。
这些年,为防止出现金融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越来越严。
自2018年起,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法律条文,要求打破理财刚性兑付,之后就是我们看到的信托爆雷、债券违约、以及P2P行业性清零。
为什么要监管互联网存款和靠档计息的银行存款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存款的利息太高、会增加银行的债务端成本(存款的利息成本),而这对降低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和守住金融系统性安全的目标不利。
2
互联网银行存款的利息能有多高呢?没接触过的人难以想象,不懂的人甚至会把它当做P2P理财…因为收益太高,而觉得不靠谱。
下面是某第三方理财上互联网存款界面的截图。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SVN9U36H5&zhiwu55.jpg
由图可知,7天的准活期存款、其年化利率竟然高达3.6%!远高于线下银行柜台一年期、甚至三年期的定期存款…要知道,这可是7天存款周期的类活期存款啊。
其实,在第三方互联网理财平台上,不难找到其他存款周期的高利息银行存款:活期存款的年利率最高能达3.2%,7天期的银行存款年化利率最高能达3.6%,1月期的银行存款年化利率最高能达4.1%,3月期的银行存款年化利率最高能达4.4%,1年期的银行存款年化利率最高能达4.7%,5年期的银行存款年化利率最高能达4.875%。
并且这些存款都可以随时支取、适时到账…提前支取时会按照活期利率计息,也就是说它们具有活期存款的便利、同时又多了定期收益的好处。
银行靠什么赚钱生存?息差。低息吸储、“高息”放贷,期间的存贷款息差就是银行的收入来源。
当吸储的利息高时,放贷的利息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贷款放给谁呢?居民和企业,并且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为主。
这就是矛盾的根源:中央一再强调要降低实体的融资成本、金融要让利实体、信贷要流入中小微企业,可这么高的吸储利息、如何降低贷款利率呢?
此外,今年有经营贷的政策红利,要知道这些资金很大一部分直接来自于央行的低息再贷款、而不是居民存款,再加上央行的放贷现金奖励和政策鼓励…所以利息较低。
利息多低呢?年利息4%、甚至3%的并不鲜见。
银行贷款利息居然低于银行存款利息、也是历史罕见,同时也出现了无风险套利的机会…让利的钱没支持实体,反而在金融领域空转!
3
互联网高息存款,除了会增加实体经济的借款成本和提供经营贷红利下的套利机会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风险,而这些风险在央行金融稳定局领导的最近两次公开讲话中已经说明。
我把这些风险简要说一下,但要强调的是这些风险主要是银行的风险、社会的风险、金融系统的风险,而不是储户的风险。
因为吸储成本高,所以得以更高的利率放贷出去,这会逼迫银行追逐高风险高收益资产、从而易引发银行的风险——因放贷给高风险客户而造成逾期上升、坏账增多。
互联网高息吸储的多是实力较弱的中小民营银行及村镇银行,因为互联网可快速吸储大量存款、而这很容易超出银行的风险把控能力,从而放大金融风险。
什么意思呢?
本来一家村镇银行只在当地吸储,或许只能吸储10个亿,可因为有了互联网就轻易的吸储了100亿。之前这家银行倒闭只会造成10亿的损失、可现在就会造成100亿的损失,可又因为有50万赔付的《存款条例》保护,相当于这些损失最终都由全体国民承担了。
央行金稳居的领导因工作原因,当然更多的强调风险,其实互联网存款也有其积极作用。
最大的作用,就是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实施。
一说到普惠金融,很多人只想到资金的成本性、即贷款利息降低,其实它还有另一层意义却少人提及,就是资金的可得性。
对一些人(低收入群体、农民兄弟、小微个体户等)来说,哪怕利息再高也借不到钱,能让他们借到钱就是普惠金融。
而在互联网吸储的、多是面向这些群体的银行…要知道,这些银行的吸储能力很弱。可没有存款哪来的贷款、哪怕是利息稍高些的存款呢?
本来这些银行还能通过同业负债的形式向其他大银行借钱,但包商银行事件后、同业存款深受影响,互联网存款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之前的银行同业存款。
4
互联网存款今后会如何发展呢?
我的观点是:大概率会监管,但不会彻底停止。
互联网存款的好处上面也说了,能协助普惠金融的落地实施…而普惠金融一直是这些年中央所提倡的。
再啰嗦一遍:普惠金融,不仅体现在贷款成本的下降,也体现在更多的人能获得贷款,互联网存款就有助于后一个普惠的实现。
会如何监管呢?根据央行金稳局领导的讲话,大概率会从以下方面监管:
首先设置准入门槛。
即哪些银行可开展线上存款业务、哪些银行不可以开展线上存款业务,对于那些资本充足率低、坏账率高、经营风险大的银行会限制甚至禁止其开展线上存款业务,主要是防止金融风险扩大——风险由一个地区扩展至全国。
其次是设定存款利息的上限。
现在互联网存款的利息,最高能达线下银行柜台存款利息的十倍左右。在高息揽储下,一些最先获取信息的人开始了存款大搬家——把钱从低息的大银行搬家至高息的中小民银行、村镇银行,当然单账户最高金额都不超50万。
这实际上是一种套利行为,钻的是《保险条例》中50万以内存款刚性兑付的漏洞。反正这些实力较弱的银行倒闭了,它们自己不赔付、会让存款保险基金赔付…最终会是全民买单。高息存款客户的利益建立在全民利益受损的风险之上。
所以新监管应该设置利息的上限,或对高于一定利息的存款不实行50万以内刚性兑付,就是为了杜绝套利行为、防止《存款保险条例》被滥用。
互联网高息存款,我在2019年初的前后就推荐过很多次,而今已过去近两年,很多最早获得这个信息的人也享受到了高息存款的红利。
但我也不得不说,任何红利和机会都是有窗口期的,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只能寻找下一个机会。 我抢,我抢,抢沙发,不加倍,好了,沙发是我的了! 是爷们的娘们的都帮顶!大力支持 高手云集 果断围观 不错,顶一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