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杰代表:武汉卫星产业园将实现年产百颗卫星能力
◎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党委书记马杰在2021年两会期间透露,该院建设的全球首个基于云的小卫星科研生产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正式运行后将实现年产百颗卫星的能力。
2020年,我国将卫星互联网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范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互联网已成为当今航天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二院积极参与卫星互联网建设,以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与改变传统卫星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卫星快速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力服务国家卫星互联网“新基建”的建设需求。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TN30oiXNZ&zhiwu55.jpg
资料图。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2019年4月,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正式开工。产业园规划用地426亩,主要建设多功能产业生态中心、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等6栋主体建筑和以“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为主要特征的卫星智能生产线,投资总规模13.37亿元。
马杰介绍说,截至2020年12月,卫星产业园6个单体建筑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卫星智能生产线突破了适应多品种变批量需求的可重构技术等11项关键技术,完成以卫星智能装配系统为代表的18个分系统103台(套)工艺设备的部署与调试,初步具备试运行条件。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TN30onAeK&zhiwu55.jpg
据介绍,二院将着力打造以“聚合、开放、共享、创新、普惠”特征的卫星产业生态圈。“聚合”旨在依托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以卫星产业园为中心,吸引卫星产业配套上下游企业产业生态聚集,构建新型空间产业生态体系;“开放”旨在依托卫星智能生产线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创新性地将实际生产与科普活动相结合,打造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教育中心,从而向更多人弘扬航天文化,传播航天精神;“共享”旨在依托卫星智能生产线, 面向全行业提供自动化总装、集成、测试、试验服务;“创新”旨在围绕国家卫星互联网新基建建设需求, 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柔性智能、云制造的新型研制生产模式;“普惠”则旨在卫星产业园正式运营后, 加速航天文化知识的推广、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产业聚集效应的形成。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TN30oPDzB&zhiwu55.jpg
科技日报《科技日报》是富有鲜明科技特色的综合性日报,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主流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舆论前沿,是广大读者依靠科技创造财富、提升文明、刷新生活的服务平台,是中国科技界面向社会、连接世界的明亮窗口。
6530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别用你的脾气来挑战我的个性! 千金散尽还复来,莫把金樽空对月!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不错,顶一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