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形势下行,从平安中报看中国市场的逆势复苏 ...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以及跨国人员流动受限等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萎缩4.9%,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预计为 -8%。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同样受到了严重震荡。加之,目前中美关系不断紧张升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横行,如今,国内大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迷雾重重。疫情的冲击、资本及政治局势的多重阻碍,让今年这一个特殊的“中报季”又蒙上一层阴影。
当然,即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时不时有一些好消息释放出来,给这个消沉的市场撕开一道口子。
波士顿咨询日前发布《2020年保险价值创造者报告》显示,中国平安以5年24%的股东总回报率跻身国际第一梯队,在全球保险企业中排名第三。其中,在影响股东总回报率评价的核心因素账面价值的得分中,中国平安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随着半年报的发布,平安集团也向外界交出了一份疫情期间的“特殊”业绩。在外部经济环境风雨飘摇、行业充斥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时,平安用数据反馈给市场一颗稳定剂。
伴随着各领域、各行业上市公司年中业绩的发布,数据有喜有忧,但是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经历过疫情的创伤后,中国市场正在迎来复苏和新的生长。
特殊时期,行业龙头的稳健增长
不得不承认,疫情对业绩的影响是直观的。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平安实现净利润759.68亿元,同比下降28.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6.83亿元,同比下降29.7%。
然而,在净利润下降之余,平安集团营运利润依然实现了微增长。尤其是,与股东利益直接挂钩的业绩令人欣慰。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43.10亿元,同比增长1.2%;年化营运ROE达到21.6%。
从业绩整体来看,平安依然沿袭了其一贯以来的增长风格:稳健。很大程度上,整体的稳增长来源于平安长期坚持的“金融+科技”与“金融+生态”既定战略。分板块来审视平安在过去半年的运营状况,则更加能够印证这一点。
首先是核心金融业务。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515.35亿元,同比增长6.4%;年化营运ROE为39.2%。平安产险营运利润82.74亿元,同比下降17.6%;年化营运ROE为17.2%。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83.28亿元,同比增长15.5%。
受疫情影响,财务数据有降有增,运营数据则各有亮点。
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5%,综合成本率为98.1%,品质继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数突破1.09亿,较年初增长17.8%,6月当月活跃用户数突破2700万;截至2020年6月末,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突破2.3万亿元,零售客户数突破1亿户;拨备覆盖率214.93%,较年初上升31.81个百分点。
再来看客户经营层面。由于居家隔离等政策对整个社会活跃度的限制,占到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7.5%的个人业务,同比微将2.3%至650.25亿元。截至6月底,集团个人客户数达2.10亿,较年初增长4.6%。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集团以“金融+生态”战略构建的生态圈,已经开始对主营业务产生明显的用户输送和渗透。一个典型的表现,上半年新增的1809万客户当中,有35.4%是来自集团五大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另外,有7828万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较年初增长6.2%。
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平安“生态”逐步构建完整,这一效应势必将会愈加明显。可预测的未来,在金融科技赋能之下,平安五大生态圈带来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将继续增加,并且带来十分可观的转化。
而一向为平安集团所骄傲的科技板块,这次依然拥有不错的表现。上半年,中国平安科技业务总收入427.32亿元,同比增长11.2%,整体利润更是提升了22.7%。
不久之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数据库出炉的《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排行榜TOP100》,也可以看出平安集团在科技投入、产出上的抢眼表现。在其“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专利百强”榜单中,平安系公司及其子公司,以1604项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总量成为本年度最大赢家,比第二名的阿里巴巴多出一倍。
对于平安集团“金融+科技”战略的深化,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反馈。从最早布局的陆金所,到平安好医生、平安壹账通、平安医保科技,从估值来看,平安科技板块的市值贡献比已经成为仅次于寿险的第二大估值来源。
市场关注下的寿险改革,坚持长期主义
作为中国平安的核心业务以及利润的主要来源,2020年以来,平安寿险业务保费增速放缓,前7个月保费收入累计同比为-5.07%。
平心而论,这个数据难言漂亮。但正如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的那样,“寿险改革是艰难的,但平安还是坚持要做。”
作为中国最早的寿险业务的拓荒者之一,早在1992年夏天,马明哲就产生了“不惜成本地刺激个人寿险发展”的决心。1994年,平安售出第一张人身保险个人保单,并于此后的数十年间,一直引领着寿险行业的发展。
作为行业龙头,当互联网时代发展推动行业变革时,平安表现出的,并不是巨象的尾大不掉,而是时刻“抢跑”的未雨绸缪。2018年平安就启动了寿险改革的布局,并于2019年进入全面改革时期。至今,改革已经成为平安当下阶段发展的重要关键词,并直接体现在短期业绩上——用短期阵痛换取长远发展的加速度,平安始终坚持的长期主义。
陈心颖表示,寿险改革主要涉及四点:一是发展模式的改革,要从规模转到规模+质量;二是营销体制的改革,以前是人管人,今后是数字化经营与管理;三是产品策略的改革,要推动综合金融和寿险服务+,打造更有温度、有场景、有服务差异化的产品;四是渠道改革,从传统纯线上或者纯线下,转为“线上+线下”这样一条中间路线。
实际上,梳理一下平安集团“抢跑”了的寿险改革思路,就会发现,正如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的那样,“平安寿险要建立真正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增长平台,核心是贯彻‘渠道+产品’的双轮驱动策略,打造数字寿险”,平安的寿险改革是从产品、渠道、数字化运营三方面进行的:
一是从客户出发,改革产品;二是科技赋能代理人,打造三“高”队伍,改革渠道;三是,构建“数字寿险”,实施全面数据化经营。
先来看产品。平安认识到,必须改变“一招鲜吃遍天”的单款产品策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利用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构建多层次产品体系,推动寿险服务+,力图打造更有温度有场景有服务的差异化产品,支持高价值业务持续稳定增长。
再来看渠道改革。平安对代理人渠道、线上渠道、银保渠道进行改革,追求有质量的人力增长和业务增长,强化平安未来的发展势头。
尤其是,在代理人渠道的改革上,设立新的代理人标准,主动淘汰一些低产能低质量的代理人,留下比较高产能高收入高质量的人才——在对“人”的管理上,切实从规模转到规模+质量的方向发展。近日,更是更进一步,针对全体寿险代理人实行“待遇升级、关怀升级、管理升级”。
而马明哲口中的“打造数字寿险”,也印证了平安寿险改革在“渠道+产品”的思路下,深度运用科技的战略强化。数字化,科技化,说到底是贯穿在平安各业务条线、各领域改革过程始终的,从未脱离业务本身。
在这样的改革思路和动作下,寿险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财报显示,依赖前期已经初具规模的线上化经营模式,代理人规模在第二季度得到回升,第二季度末较第一季度末环比增长1.2%。
超级白马股的长线投资价值
在公司各业务板块稳健增长、保险主业改革破势之余,市场上还有更多声音,他们关注的是,接下来平安在二级市场上将会走出什么样的曲线?
2017年1月3日,中国平安开盘价为35.34元/股,对比2020年8月21日77.89元/股的收盘价,中国平安3年多来,股价上涨120.40%。这样的表现,在A股5大保险股中,也是股价上涨幅度最大的。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QfaaBujDJ&zhiwu55.jpg
(中国平安三年来的股价走势,数据来源:英为财情)
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一篇《2020年保险价值创造者报告》显示,在过去5年间,全球保险公司的平均股东总回报率(TSR)为8.2%,低于市场整体(9.6%)1.4个点,而中国平安则以24%的股东总回报率跻身国际第一梯队,在全球保险同行中排名第三。
这份报告认为,股东总回报率是上市公司股票对投资者的总回报,等于上市公司在较长时期内的资本收益加股息,是衡量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股东回报率创下如此成绩之后,这只曾经引领行业、涨势凌厉的这只超级白马股,未来还将为股东创造出怎样的价值?
从行业层面来看,整个保险行业如今所面临的宏观环境,以及微观家庭资产配置环境都呈现出明显向好地趋势:
一方面是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基础保障的不足,二者正在形成一个明显的待补缺口,让居民对保险的需求愈加旺盛;并且,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国民的风险保障意识及行为再次得到强化。可以想见,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中保险比重得到提升,势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君证券非银团队的分析也与这一结论相呼应。他们认为,经济复苏带来的国债收益率上行,是保险板块最大的催化剂,并对中国平安给出了增持建议。
最后,站到微观层面,将目光聚焦到企业本身,还会发现,中国平安“要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初心一直都在。在净利下滑的背景下,其分红派息依旧大方,在中报中平安表示,“拟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80元,同比增长6.7%。”
并且,在8月28日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姚波也做出了解释,集团希望外界能清晰地、更稳定地看到公司中长期的经营趋势,并且他强调,公司分红是与营运利润直接挂钩——这样给股东的每股收益会更加稳定。
这里需要稍加解释,所谓营运利润,是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剔除了投资收益、折现率变动影响以及一次性重大项目调整后的数据。在A股上市险企中,中国平安从2017年开始披露营运利润这一指标,并且随后成为A股市场上唯一一家选择将分红与营运利润而非净利润挂钩的上市公司。
可见,无论是从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还是中国平安稳健增长的基本面,以及其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努力,都有理由给我们一些信心和期待。 二楼,和我抢好么? 我也顶起出售广告位 沙发抢不到,板凳也行啊! 不错,顶一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