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鸡翅 发表于 2020-9-6 03:25:43

上映两天票房破亿“烧脑”配不上《信条》?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Qdbhojulq&zhiwu55.jpg
9月4日,由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动作巨制《信条》在中国公映。影片上映首日票房6240万,截止至5日下午14:50分总票房1.12亿。据猫眼专业版显示,《信条》最终内地预测票房为4.55亿。

影片讲述一名身手了得的特工,在经过组织的严密训练之后,被派去执行一项任务,在搭档尼尔的帮助下,最终顺利拯救了世界。作为世界级名导诺兰倾力打造的又一部力作,融合特工、动作、科幻等丰富元素,并全面升级开拓“时空逆转”概念。
作为今年备受瞩目的好莱坞大片,同时也是全球影市疫后重启以来的重量级作品,影片未映先热。值得一提,这也是诺兰第五部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影片,IMAX版将有大量画面上下延展呈现更多内容。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全程沉浸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匪夷所思的时空逆转世界令观众目不转睛,而极具震撼性的枪战、爆破、动作场景则屡屡激起惊叹,刮起“逆转热潮”。
映后,不少观众表示没有失望,一如既往的烧脑,而且“烧脑” 已不足以形容这种观感,“ ‘烧脑’配不上《信条》,它是‘炸脑’。核爆级炸脑!”“在诺兰导演11部长片作品中,《信条》拥有最好的动作戏——实拍挑战演员动作表演和特技表演极限,前所未有的逆向化奇观颠覆感官,强力打破特工片的固有印象。”“诺兰的电影一遍是肯定不够的,依然是一个孤胆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打斗场面太精彩,最爱帆船大赛炫酷无敌。”
打破「时间」的框架
《信条》再次探讨了诺兰一向热衷其中的「时间」主题;他也利用了他向来独特的非线性叙事的剪辑技巧,搭配实体特效,创造了一个「顺行」与「逆行」共存的时空,再次带给观众们惊人的观影享受。
「时间」是一种尺度,在物理学上被用来描述三度空间的长宽高以外的第四个维度,也是人类无法突破和讨论热烈的主题;不论在宗教、哲学、还是物理科学的领域,「时间」都有不同的解释与呈现方式。
而《信条》的电影主题,正是希望我们能够经过这两小时半的谍报故事,去感受「时间」带给我们人类什么样的影响?就理性的科学面思考,它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思考模式,也限制了我们对万事万物的看法;而就感性层面来思考,我们若最终都朝着死亡的方向前进而无法回头,那么我们或许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信条》就是给予观众一个机会,打破「时间」的框架,想像如果今天人类拥有逆转时间的技术,那我们对生命价值与意义会用什么样的方式看待?是更加珍惜?还是变得无所谓了呢?
换个方式来说,「时间」能够被解释成一种心智概念,让我们能够清楚认识到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并且有条理、系统性地去进行分析比对;它也可以解释成超越空间的另一个维度,描述万事万物的状态。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释「时间」,它所带给人们的影响,绝对是心智大于实质上的改变。
1.影片构成=《盗梦空间》的结构+《星际穿越》的时间议题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QdbhocGeY&zhiwu55.jpg
在《信条》上映前,《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两部影片也适时在内地重映。可以说,《信条》正是在这两部影片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将好莱坞最经典的类型电影,“盗窃片”(Heist)和英国人最引以为豪的“间谍片”(Espionage)演绎到了极致。简而言之,《信条》有着《盗梦空间》的结构,延续了《星际穿越》中对于时间的探索。
时间一直是诺兰电影的主题,诺兰电影也一直有着形而上的色彩。
2.关键词:片名“TENET”是回文单词,蕴含着时空逆转的内容指向
在官方剧情简介中,是这么解释的: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条”一词是惟一的线索与武器。主人公穿梭于全球各地,开展特工活动,力求揭示“信条”之谜,并完成一项超越了真实时间的神秘任务。这项任务并非时间之旅,而是“时空逆转”。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QdbhovWmS&zhiwu55.jpg
于法国奥佩德(Oppède)刻在墙上的「萨托尔魔方阵」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QdbhobS0i&zhiwu55.jpg
于意大利卡佩斯特拉诺(Capestrano)刻在石砖墙上的「萨托尔魔方阵」
《信条》TENET一词,源自于一块名为「萨托尔魔方阵」,Sator Square 或称Rotas Square的拉丁回文方块版。这块板子由五个字母、五个单字所组成,写做两种型式:
SATOR
AREPO
TENET
OPERA
ROTAS

ROTAS
OPERA
TENET
AREPO
SATOR
不论是哪种形式,仔细观察这个方阵不论从哪个开头阅读,都可以独立得出SATOR、AREPO、TENET、OPERA、ROTAS,这五个词。
就字面上来看,SATOR代表着「种子」「播种者」「创始者」;AREPO,则是可能源自于埃及古字,没有现代能够对应的专有名词,是个无法解读的词;TENET,意旨遵守的法则,取其「保持」「维持」的动词之意;OPERA,虽然现代直接的意思为「歌剧院」,但也代表着Operation的「工作」或「运作」之意;而ROTAS,则有「轮转」Rotation、轮子「转动」、「旋转」的意思。
五个单字合在一起,大致能够得到「创始者拥有世界运行之道」,也就是电影中不断强调的「TENET」,一个不能够说破,也无法完全解释的「守则」。
有趣的是,电影的开场正是在「歌剧院」Opera里发生、肯尼斯布莱纳所饰演的反派老大名字就叫做「萨托」Sator、而「天能」Tenet则成为全片的核心主轴,一个不能违背的永恒「教条」。
「萨托尔魔方阵」的真正用途有不同解释,古人将之刻在不同的生活器具上,相信这种文字魔方拥有保护的力量,并远离邪灵侵犯。但这些推论也只是考古学家或神秘学研究者们的猜测,实际上的用途已不可考;但就电影的世界观设定而言,诺兰给了一个相当特别的诠释。
如果你细心看影片的海报,也可以发现一些线索。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QdbhoWrrQ&zhiwu55.jpg
比如,这款海报以视觉中心点为圆心平铺展开,色块上形成X轴、Y轴,将画面分成四个象限。左右画面呈中心对称,但是主角人物却动作不同。Z轴与海报平面垂直,代表观众视点。
3.观影视角:男主角在故事里的视角亦即观众的视角
事实上,电影中的由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的男主角,就叫“the protagonist”(“角儿”),连角色名都省去了。诺兰的意思很明白,他在电影中的视角,就是观众的视角,而不只是传统电影中的叙事视角。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QdbhoCQjz&zhiwu55.jpg
在电影的大多数时候,观众们和“角儿”一同经历了一个从自命不凡再到似懂非懂,最终恍然大悟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名字的角色们不过是帮助观众完成这一过程的“伙伴”。而肯尼斯·布拉纳饰演的反派安德烈·萨托尔,则是这个全过程的逆命题。
电影中最大的噱头,就是“逆向时空”——故事中,通过某种机器,可以让人同时走进正向时间流和逆向时间流,完成所谓的超越时间。诺兰也特意用红色和蓝色予以区分。
“逆向时空”中,一切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逆反,比如车子是倒着开的,烧开水反而水会结冰……诸如此类。这一点很反直觉,《信条》可谓是纯粹实践理性的影视化呈现。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Qdbhoz8TB&zhiwu55.jpg
主演在片中的打斗戏份不是先拍完动作戏再倒着回放动作,这套动作戏本身就是逆向打斗
4.一个需要了解的物理学概念:熵
诺兰在电影里引入了如今流行的“反熵”概念。“熵”是经典热力学中的概念,如今,在法国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发展下,“反熵”已经成为了一个哲学概念。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大自然会由有序变为无序,即熵会不断增加。与之相反,生物会吸收环境中的功,而减少自身的熵,因而变得有序。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QdbhoVK9O&zhiwu55.jpg
在电影中,主角与女科学家(克蕾曼丝·波西饰演),或是与尼尔(罗伯特·帕丁森饰演)在解释「逆转物质」时,都提到了一个名词「熵」(Entropy) 。这个字读音同「商」,但有时在键盘输入时需要输入音同「滴」。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专有名词,因为「熵」并非是摸得到的实际物体,而是表达能量或物质「有序」或「失序」的状态,是一种透过数学的方式求得而来的参量。
「熵」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1865年提出,并以公式表示:
△S=△Q/T
当中的Q为热量,T为时间;S「熵」就是「热量差」除以「时间」得出来的商数。
这个概念,在1923年德国科学家- 普朗克在中国讲学时,中国物理学家- 胡刚复在翻译时,因为是应用于热力学之中,除法运算下的「商」质,因此加了「火」字旁,用来表达其算式与热力学相关,才创造出「熵」这个字。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Qdbho5aKM&zhiwu55.jpg
两杯冷热水混合,成为另一杯温度和体积不同的水
讲到「熵」,我们只要记住以下两大重点:
(1) 自然界是朝着最大乱度前进(有序到无序状态)
(2) 自然界里「熵」值会持续增加(熵增定律)
而在《信条》这部电影里的世界,有一种未来技术是能够让这个自然界守则「逆转」;也就是能够让以上两大重点成为:
(1) 能够让东西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朝着最小乱度前进)
(2) 「熵」值会减小
在这个基础上,电影中所谓的“避免比第三次世界大战更糟”的局面,就是当下量子力学的终极命题——正物质与反物质接触的结果,湮灭。
对比来看,《星际穿越》就显得如同一碗量子物理的鸡汤般温暖可口。电影的最后部分,马修·麦康纳饰演的库珀坠入黑洞,在高维空间中把来自“未来”的信息通过引力,打成摩斯密码,传递给女儿,简单易懂。
《信条》中,主人公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方法和库珀异曲同工。只不过,变成了让过去的自己成就今天的自己。如果用英语的时态来打比方,《信条》就是“过去完成时”。
电影里诺兰甚至用角色的台词将态度表明给观众。在主人公第一次接触了“逆向物质”并试图发问后,得到了一句“别试着理解,去感受。”在女主角伊丽莎白·德比齐饰演的凯特,对逆向时空发问的时候,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尼尔的回答是:“让我从最基本的物理学定义讲起。”
这代表了两种对待《信条》中看似高深莫测的概念的态度,你可以只享受这部电影,也可以通过这部电影,留下几个问题,回去钻研,就从最基本的定义开始研究起。
在《盗梦空间》中,诺兰曾经将“盗梦”的过程事无巨细般进行了阐释。比如,艾伦·佩吉扮演的造梦师在莱昂纳多扮演的柯布的教导下,知道了“造梦也不能违背牛顿”的铁律。
到了《信条》,诺兰将这样的细节全部省去,就像一位上黑板做题的模范生,不再一步步详尽推理,直接写了个答案,拂袖而去。《Indiewire》杂志总结得好——“这次的剪辑是无情的。”在电影中,他把这种行为称为“冰山理论”。
可以这么说,如果你在观影时对于诺兰给出的所有细节越细细思考,那么你离影片的表达反而越远。因为诺兰不断通过传统的电影语言(镜头、台词、情节)将他的表达予以隐藏。
5.一个说明:祖父悖论VS 平行宇宙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Qdbhoey68&zhiwu55.jpg
1943年,法国科幻小说家瑞尼巴赫贾维尔,在他的小说《意外的旅游者》(Le Voyageur Imprudent)提出一个情境:假如你回到过去,在自己父亲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杀死,那么你的祖父母不会生出你的父亲,自然也就不会有你的存在。
这种逻辑推理的过程说起来正确,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错误或逻辑矛盾的命题,被称之为「悖论」,Paradox,是取自希腊文中「奇怪的」、「为预料之内」的意思。而「祖父悖论」(Grandfather Paradox)就是建立在这种「假设时空旅行」能够成立的论点上。
也正因为有这些逻辑矛盾的「悖论」存在,以及「熵」的自然界定理告诉我们,万物皆朝着乱数最大的无序状态前进,似乎间接说明了「时空旅行」不成立。而在《信条》的世界里,「熵」或者「时间」的方向性改变,也就是人并非跳跃到过去的时间点,而是以「逆着走」的方式在时间的维度,或是时间的河流中逆行,那么「悖论」的问题就是必须要正面解释。
http://i1.go2yd.com/image.php?url=0Qdbhodfny&zhiwu55.jpg
因此有物理学家认为,也许这个世界是由无数个「平行宇宙」所组成,也就是当一个人回到过去杀死祖父母时,杀人事件的那一刻变分裂成「祖父母活着」与「祖父母死亡」的两个宇宙;而杀死「祖父母」的那个人,则是来自「祖父母活着」的宇宙,那这样也自然互不冲突了。
这就说明了,电影里众人成功阻止运算机被爆炸摧毁,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成功阻止);但是过去的人并不知道爆炸阻止了运算机被摧毁,所以还是准备着阻止爆炸的军事行动(也就是片尾出现在俄罗斯12市的钳形攻势)。而这场爆炸事件,其实早在克洛斯比爵士(迈克尔·凯恩饰演)所说,在歌剧院事件发生不久后,12市即发生了一场神秘爆炸,正说明了电影里强调的「已发生的事情,就是发生了,不能改变」。
6.一个需要记住的影片核心概念:爱
在中文片名进行翻译时,诺兰特地要求华纳中国以“直译”方式翻译为“信条”。对比通过音译得来的港译名“天能”,单单在片名上,他就已经完成了一次编码。
破解诺兰电影的英格玛密码机很简单——爱。
诺兰电影中的“爱”绝不只是“爱情”,而是那种人间的大爱。抛开炫目的视觉效果和震撼音效,《信条》依然有着最柔软的情感落点——母亲对于孩子的爱与牺牲,兄弟间的信任,以及作为一个成年人,在肩负重大责任时,面对危险的义无反顾。
在电影的最后阶段,你一定对此有所体味。
《信条》这部电影的实体特效惊人,高概念的剧情也成就了一场精采的谍报故事;但我们如果从这趟体验「时间流动」的旅程中,从物理的角度切回心理层面,或许正是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重点。
就大部分的人来说,「时间」或许只是一种符号,说明现在是什么时刻的标注;但把「时间」摊开来检视,历史宏观的角度来观察人类改变而言,「时间」不断往前进,也只是让人类从生活中观察更多物理现象、从科学研究中累积更多知识罢了。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心态若不能改变,只是被「时间」推着不断往前、往年老、死亡的方向前进,那我们也必定会再度重演「历史」,未来如昔日罢了。
至于克里斯托弗·诺兰从电影的艺术创作中,让我们在电影院里贴近感受「时间」的存在;而能不能这些极具冲击性的画面中,获得心灵层面的启发,也就端看各位观众如何思考了。

银鲜目江探 发表于 2020-9-6 06:54:57

小白一个 顶一下

luly靓 发表于 2020-9-6 07:19:59

不错,顶一个!

ffycxyw2274436 发表于 2020-9-7 16:25:44

看起来好像不错的样子

俺乃小潜mg 发表于 2020-9-7 20:18:41

听说顶贴有福利,真的假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映两天票房破亿“烧脑”配不上《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