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超凡大师
- 精华
- 0
- 威望
- 0
- 听众
- 0
- 萝卜
- 1460
- 注册时间
- 2020-2-9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从传统的代理人、银行等线下渠道,到线上保险消费的蓬勃兴起,背后是“80后”“90后”一代互联网用户的角色转变。而今,互联网“保民”已经接棒成为保险消费主力,代表着未来的消费新趋势。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外发布的《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互联网健康保险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规模保费从2015年的10.3亿元,一跃至2020年的374.8亿元,6年增长35倍。
视觉中国图 杨靖制图
互联网健康险无疑是保险消费新趋势的一大典型代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激发国民健康保障意识的同时,全行业对于保险线上化的紧迫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亿欧智库在其发布的《2021年中国健康险行业创新研究报告》中称,传统保险中介面对互联网保险的崛起,以及客户群体的年轻化和互联网化,正依托于科技,向线上发展。
商业健康险规模将超2万亿
在疫情阻碍线下展业的2020年,互联网健康险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成为行业最大亮点。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110.8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3.6%。从保费规模来看,人寿保险实现规模保费1173.5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3.2%;年金保险实现规模保费490.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8.8%;健康保险实现规模保费374.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8.8%;意外险实现规模保费72.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9.1%。
从占比来看,互联网健康险占人身保险业务的比重由2016年的1.8%,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17.8%,5年间上升16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行业与保险行业的不断融合,加速了保险业的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2020年初,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这意味着商业健康险行业需要保持2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这对于互联网健康险是长期利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2015年起,互联网健康险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15年,该市场增长两倍,2017~2019年,每年保持一倍左右的增长。到2020年,保费增长大幅放缓,意味着从高速增长过渡到平稳发展期。
水滴保险研究院认为,从2020年末到2021年初,银保监会密集出台了多项与互联网健康险相关的监管措施。随着监管趋严,互联网健康险短期内的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但从长期来看更有利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互联网保单量5年增长18倍
2016年,蚂蚁金服保险与CBNData联合发布《互联网保民都是谁?——2016互联网保险消费行为分析》称,截至2016年3月,被互联网保险服务的用户已超3.3亿,同比增长42.5%。这一数字是当时股民的3倍,基民的1.5倍。该报告对“互联网保民”这个悄然增长的庞大群体进行了画像。年轻有活力是其主要特征,其中,“80后”占到保民的47%,“90后”占到33%,是绝对的主力人群。
2019年初,腾讯发布了《2018年互联网保险年度报告》。该报告称,互联网保单量在5年间增长了18倍。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网民数据进行推算,互联网保民数量约在2.22亿左右,28.7岁成为网民首次投保的平均年龄。
虽然口径不同,但上述两份报告结论近乎一致: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保险消费主力,互联网保险用户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报告还显示,七成以上的网民接受互联网保险。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支付渠道,则成为互联网保民的重要流量入口。
百万医疗险的火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互联网保民”的消费潜力。据艾瑞核算,2020年百万医疗险用户规模将突破9000万。众安保险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百万医疗险在保保单数为1226万。其官方运营数据显示,上线四年多,根据“尊享e生”系列的保单总量计算,平均每分钟卖出12.9单。
来自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反映了互联网新生代的保险偏好。2020年,互联网健康险产品结构显示,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29.2亿元,同比增长58.3%,占互联网健康保险总规模保费的61.1%;重大疾病保险实现规模保费87.5亿元,同比增长60.6%,占比为23.3%。另外,护理保险和防癌保险增长幅度较大,较前一年同比分别增长257.9%和138.9%。
市场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
“在互联网上购买保险的主要人群是‘85后’‘90后’,他们更愿意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消费。与传统的保险销售渠道相比,互联网覆盖面更广,购买更加便捷。”水滴保险研究院同时指出,由于互联网健康险业务快速增长,产品偏向于小额化、碎片化,消费投诉也在持续上升。
市场集中度下降,也显示互联网红利渐退。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前三大、前五大和前十大公司的规模保费市场份额分别为40.9%、57.2%、79.6%,与2019年相比,前三大、前五大和前十大的市场份额均出现下降。
2021年初,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经营短期健康险的保险公司规范产品续保、加大信息披露力度、规范销售行为、规范核保理赔。在监管趋严下,短期健康险未来的竞争势必更为激烈。
寻求保险科技的运用,助力保险消费进入到定制化、个性化时代,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业内人士指出,保险科技的应用最终能帮助保险公司降本增效,通过数字化运营降低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实现客户的有效触达,增强与客户的交互,通过创新的产品及服务覆盖更广阔的客户群体。
据艾瑞咨询统计,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科技投入319.5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534亿元,未来两年,依然有接近70%的市场规模提升空间。
“算法实现了定制化和个性化,保险产品也需要定制化和个性化来压缩成本、精准营销,保险科技公司应运而生。”在华创证券分析师看来,以客户为中心,以底层技术为驱动力,人身险逐步具备互联网产品特征。
对于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保险中介,亿欧智库分析称,保险中介不再单纯依托于线下代理人来发展业务,互联网的竞争也不单纯是流量的竞争,而是服务的比拼。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保险中介探索业务及管理运营方式创新的有力抓手,辅助保险产品定制与营销销售,连接线上与线下渠道,延伸中介在产业链上发挥的功能。
每日经济新闻 |
|